离开豆瓣,我们往哪去?——两款Fedi相关产品推荐

Davidzdh
最后编辑于 November 2022 Fediverse综合讨论

本文首先发表于作者的个人博客https://sanguok.com/blog/in-late-2021-douban-updated-its-terms-of-use/)。同时,作者欢迎大家转载这篇文章,只需标明出处。在墙内的一些社交媒体安利他人投身Fedi怀抱时,也欢迎使用本文(或其链接)来辅助你的说明。


夜间的一场更新

2021年12月22日夜,笔者在手机上的「豆瓣」应用浏览时间线时,忽然发现应用在不停地尝试跳转至某个页面。最初笔者以为是自己误触,可是甫一划回,应用又自行尝试跳转过去。只有手快,趁应用没主意,点入某条动态或条目的详情页,才能暂时躲避跳转。回到时间线上后,跳转便又自行开始了。

最终不想与之抗衡了,放任它跳转并加载,才知道是豆瓣更新了《豆瓣使用协议》(下称《协议》)与《豆瓣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下称《政策》)。

有象友总结了本次《协议》的更新内容,新旧版本不同的有:

5.1 删去了“你提供的注册资料及豆瓣保留的有关你的其它资料将受到中国有关法律的保护。”

5.1 把“收集、存储、使用和透露”改成了“处理”

10.2 增加了“以及出于保护你个人信息或隐私安全的目的将上述内容署名为豆瓣网友”

13 整体表述改动较大,并且介绍了“青少年模式”. 这应该是一个重大的更新,但我豆瓣还停留在 7.5.0 版本(Play 商店的最新版),所以还没体验这个模式.

14.1 删除了《版权声明》

象友指出,本次《协议》的更新,大抵也未出两年前那场大改之彀中,只是小修小改。相对地,《政策》的更动更大些,且更新频率也较频繁——上次更新还在11月。

本次更新后的《协议》,以下内容笔者认为值得注意(不完全包括原文加粗的部分):

3.1 (……)若你提供任何违法、不道德或豆瓣认为不适合在豆瓣网上展示的资料;或者豆瓣有理由怀疑你的行为属于程序或恶意操作,豆瓣有权无须事先通知即可暂停或终止你使用账号,并拒绝你于现在和未来使用本服务之全部或任何部分。

4.3 由于通过账号可获取到用户的个人信息,且账号的所有权归豆瓣所有,除法律明文规定外,未经豆瓣同意,用户不得将账号转让、出售或出借给他人使用。

4.4 若你连续六个月未登录豆瓣平台,且不存在未到期的有效业务,豆瓣有权限制你对账号的使用。由此造成的不利后果由你自行承担。

5.1 (……)豆瓣将根据中国法律、本协议、《豆瓣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规定处理你的个人信息。

7.5 你同意豆瓣基于其自行之考虑,因任何理由,包含但不限于缺乏使用,或豆瓣认为你已经违反本使用协议,终止你的账号或本服务之使用(或服务之任何部分),并将你在本服务内任何内容加以移除并删除。你同意依本使用协议任何规定提供之服务,无需进行事先通知即可中断或终止。你承认并同意,豆瓣可立即关闭或注销你的账号及删除你账号中所有相关信息及文件,及/或禁止继续使用前述文件或本服务。此外,你同意若本服务之使用被中断或终止或你的账号及相关信息和文件被关闭或注销,豆瓣对你或任何第三人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10.2 你在豆瓣网上传或发布的内容,应保证为其著作权人或已取得合法授权,并且该内容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点击同意本协议,即表明你同意授予豆瓣所有上述内容的非独家使用权许可,据该许可豆瓣将有权以展示、推广等不为我国法律所禁止的方式使用前述内容,以及出于保护你个人信息或隐私安全的目的将上述内容署名为豆瓣网友。同时你同意许可豆瓣视具体情况就任何主体侵犯你权益的事宜进行维权,包括但不限于发送维权函件、提起诉讼、申请仲裁等,其效力及于用户在豆瓣网发布的任何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内容,你也可以授权其他第三方为你维权,且可以随时终止对豆瓣的授权。

10.3 你有权将你在豆瓣网上发布的内容授权给他人使用。豆瓣欢迎你优先选择豆瓣就相关内容进行合作。

次日的反响

条款颁定的这一夜,发生了太多事情。第二天早晨,许多用户发现自己或认识的人又被豆瓣禁言了,于是又产生了要迁徙至长毛象(Mastodon,一种去中心化社交平台)的声浪。两年来,已有多次豆瓣用户迁徙至长毛象的浪潮(有象友称之为「衣冠南渡」),未知此遭最终会有几多人于联邦宇宙落脚。

豆瓣的条款,也遭到了不满者的批评,指出这是在「剥削用户,又不想承担后果」。条款中有关对用户IP地址、设备信息的收集,则被指摘为会令「用户裸奔上线」。平心而论,豆瓣不是第一家,也不是唯一一家这么做的公司,但或许「豆瓣」这个品牌过去沾染了太多理想主义的色彩,乃今反差则过大矣。

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有用户发现并指出最新规定「如同强盗」,即遭豆瓣删除。

离开豆瓣,我们往哪去?

其实豆瓣不是标记书、影、音,与同好交流的唯一选择。作为去中心化网络协议的ActivityPub为上述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Bookwyrm

例如Bookwyrm,在具备不逊色于其他社会化编目类应用的基础功能,可以标记图书的阅读状态、进度,摘抄引文,做笔记的同时,还支援ActivityPub协议——这意味着可以用长毛象等同样支援ActivityPub协议的社交平台关注Bookwyrm帐号,与Bookwyrm上的人互动(转、评、赞等)。

Bookwyrm普通用户就已有自由地编辑条目信息的权利。如果图谋自治,更可以自建一个Bookwyrm站点(行话叫「实例」),再复与其他Bookwyrm站点互通有无(这一玩法和长毛象等是一样的)。

Bookwyrm更详尽的使用方法,请参阅网友江尚寒写的使用指南

NeoDB

当然,如果不满足于标记图书,还可以尝试NeoDB

NeoDB的编目、可标记范围扩大到了书籍、电影、音乐、游戏。输入长毛象或Pleroma实例域名即可登录NeoDB。用户可以自建条目,也可以导入豆瓣、Goodreads、The Movie Database、Steam、Spotify、IMDB、Bangumi条目的链接。还可通过豆坟插件导入自己豆瓣账号的内容,导入可多次进行。

NeoDB继承长毛象或Pleroma的好友关系,即,用户只有在长毛象或Pleroma上关注了某人或被某人关注,才能在NeoDB站内的关注或被关注列表上看见某人。

NeoDB可以精细控制每一笔标记、评论行为的可见范围——所有人、关注者、仅自己,这一分类法与长毛象一脉相承。

(图为NeoDB标记界面截图)

在NeoDB上进行标记、评论行为时,可以勾选右下角的「分享到长毛象」,这样在长毛象也会同步产生一条动态,效果如下:

值得一提的是,NeoDB脱胎于NiceDB,后者被开发以供一部分从豆瓣出走的长毛象用户使用。到了今年,NeoDB诞生,以惠联邦宇宙诸用户。

它未必「不可替代」

豆瓣是一个兼具社会化编目(书影音)与论坛(小组)功能的互联网产品。曾有媒体夸耀它「以一种不可替代的方式介入我们的文化生活」。然而细究起来,豆瓣未必有那么地不可替代。

前文举出的Bookwyrm、NeoDB、长毛象等,虽然作为一个个独立产品,功能与体量上无法与「集大成」的豆瓣相抗衡;但不容忽视的是,前述的这些产品都支援ActivityPub协议,从而能够互通有无。而像这样支援一定的互通协议的联邦宇宙产品,还有很多

我们无法想象微博、豆瓣、知乎用户及其生产的内容之间可以发生直接的互动(转、评、赞),而只能截长图,再保存,再发出,直到图片被「赛博包浆」,变得又绿又糊。

所以要比,就拿整个联邦宇宙与豆瓣这样的大型单一产品比。而这样一比,便能发现,自由的通讯协议与开放的产品源代码,能够迸发出更多想象力的火花。

评论

登录注册后才能评论。